“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撑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要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助推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不能“缺席”,更不能“离场”。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硬核”政策举措,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这些“政策红包”和“强力行动”,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坚定信心、努力发展。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压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体责任。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政策落实专项行动——
政策惠企 排忧解难
2020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贵州“派发”一系列政策“红包”,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涉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改进优化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共15条措施。
省直各部门根据实际,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了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17条、金融业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条、财政支持金融强化服务14条、税务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20条等措施。
政策执行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让中小企业更好了解、掌握、用好政策。为此,我省加大惠企政策宣传贯彻力度和紧盯政策落地见效。
数据是最有力佐证:2020年1月至9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共计117.07亿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当年累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3%,比年初降低72个BP。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累计减、免、缓各类社会保险费170.95亿元;全省累计完成交易电量470亿千瓦时,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累计为下游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5亿元左右。
此外,我省还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环境评估;大力开展“服务民营企业省长直通车”工作;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以及开展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
据统计,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省长直通车”累计接到全省各地民营企业相关人员有效来电来信3235件。
扩大民间投资专项行动——
多方助力 提振信心
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的“晴雨表”,是激发经济活力动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贵州从制度设计、放管服、营商环境、财政资金、项目落实等方面发力。
制度方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贵州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这些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为全力推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长效机制。贵州完成了依托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的模块开发并成功上线运行,建立了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库,在平台互联网站首页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子模块,并向社会公开,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数据交换。
放管服方面:我省将项目核准、备案手续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统一缩减为3个工作日;审批事项由155项压减至84项。
营商环境方面:全国第一朵“信用云”在贵州上线运行,有效打破政务信用信息孤岛,实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振了民间投资参与市场信心。
财政资金方面:积极争取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专项支持。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下达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专项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切块下达我省补短板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3.1亿元,占该专项资金的17.2%。积极安排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前期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共安排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6080万元。
当前,民间投资正逐步成为我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对全省投资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20年1月至9月,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3%,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8.6个百分点,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7.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37.1%,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降本减负专项行动——
纾困解难 轻装上阵
降本减负是真正给企业减轻负担、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更是为企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一场“及时雨”,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健康发展。
202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下大力气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切实纾解企业困难,扶持企业复工复产,让企业轻装上阵。全年全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各类成本共计500亿元以上。
持续开展降低税收负担行动。新制定税收支持疫情防控“20条”措施,大力度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出口退税管理、促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落实系列减免缓交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出14类152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推行办税业务“一窗通办”和“套餐式”服务,全面推开“多证合一”。2020年3月以来,全省共办理通办业务180余万件,为企业和群众节约办事成本5400余万元,节省跑腿次数270余万次;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平均办理时限减少81.79%;“零跑腿”事项占比87.63%。
持续开展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行动。2020年1月至11月,累计为办理ETC通行全省高速公路的货运车辆优惠通行费1.78亿元,预计全年优惠通行费近2亿元。继续保障鲜活农产品整车运输“绿色通道”工作免费通行。
持续开展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行动。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交易电量470亿千瓦时,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累计为下游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5亿元左右。阶段性降价期间暂停执行“照付不议”,按照实际供气量进行结算,预计每年可降低用气成本4亿元以上,目前累计降价金额10亿元以上。
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
亲清政商 担当作为
2018年12月,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切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带头入企满腔热情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企业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至此,开展调研、提供服务、解决问题……这些成为领导干部“丈量”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的重要考核“指标”。
据统计,2020年,全省参加联系服务企业领导2200余人,联系服务企业4795户,其中民营企业3912户,全年调研企业10000余次;全省收到问题4947个,其中收到民营企业反映问题4239个;解决问题4515个,其中解决民营企业问题3893个。
省领导靠前服务,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排忧解难。33位省领导共联系民营企业99户,深入企业调研36次。
省直部门积极跟进,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税务局、省统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不定期深入联系民营企业开展帮扶工作,送政策、摸实情、解难题。
各市(州)积极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建章立制,完善各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工作机制。深入调研、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协调发展,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省领导到省直部门,再到(市)州,层层压实责任。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协调解决,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推进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优化环境 激发活力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当前,贵州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正是题中之义。
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印发《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通过专题讨论、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条例》学习活动,全省形成了学《条例》、用《条例》的高潮。
建立和完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机制,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条例》《贵州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完成及营商环境发现问题等进行调度和通报。贵州敢于动真碰硬,找准痛点,聚焦突出问题,重拳出击,向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宣战和亮剑。
在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2020年,我省对标对表抓好考核评估。做好国家发改委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成立了由省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级指标牵头单位、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和4个参评城市(国家级新区)组成的综合协调小组,负责营商环境评价全面总体协调工作。做好省直营商环境指标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9个市(州)、贵安新区、88个县(市、区)的评估考核,启动第三方评估工作。
可以说,营商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推动了全省产业招商的大突破,提振了外来投资者的信心,助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
金融服务专项行动——
破解难题 融资“有道”
解决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既是给企业“输血”,也是为经济发展助力。
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的通知》,着力为各类企业提供全方位、低成本、常态化、便捷化的融资服务,推动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聚焦“六稳”“六保”和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专项行动。推动24家在黔银行120余名行领导联系服务130余家民营企业,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24家在黔银行中已收到19家银行反馈数据,2020年10月末,19家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922.1亿元,比年初新增民企贷款204.5亿元,为75家一对一联系服务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额度84.0亿元。
开展贵州省202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场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成果颇丰。
4月举办了春季活动周,省级共举办5场专题洽谈对接会,共签约项目482个、金额4885.5亿元。
2020年8月举办了夏季活动周,促成全省签约项目730个、金额3733.7亿元。
2020年10月举办了秋季政金企融资对接赴深圳“引金入黔”活动,共签约项目51个,签约金额797.27亿元。其中,现场签约24个,签约金额350.22亿元。
2020年11月举办了2020年贵州省冬季政金企融资对接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助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广发银行、5家保险资管机构签署面向“十四五”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及金额1580亿元。
此外,我省连续4年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考核和创新金融产品评选活动。2019年,有54家金融机构72个产品参评,42个产品获奖,发放奖励资金1450万元。2020年共申报参评项目79个,获奖产品42个,民工惠、乡村旅游e贷、富农快贷等产品获奖,对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中小企业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这一系列举措和活动,有效推动了一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助推了贵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民营经济挑起发展大梁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先后于2011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分别召开四次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202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十大工业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抓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民营投资增速稳步回升。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增长速度为12.6%,比二季度增幅上升8个百分点,占对应类别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1.4%。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速转正。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4040户,工业增加值增速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6%。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效益趋好。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973.56亿元。
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加大。2020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直接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65亿元,工业基金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5.3亿元,带动银行资金28.5亿元。
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加强。2020年5月下旬,举办了12场专场对接活动,相关省领导深入指导并亲自出席活动,共组织供销双方1100余户企业参加,促成签约项目102个,累计签约金额145亿元。
2021年,全省工业战线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九抓促九化”为发展路径,抓企业培育,挑起发展大梁,促进梯次化发展;抓政策保障,提升协同能力,促进系统化发展。继续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奋力推动贵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