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持续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学思、践悟、力行上狠下功夫,聚焦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为全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出应有贡献。
工业,是六盘水区域经济的最大特色。建市以来,工业始终是六盘水市经济的第一支柱。2008年,全市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56.1%,2020年虽然下降到39%,但仍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全省13.2个百分点。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六盘水将扛起‘狠抓新型工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重大使命,坚定不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洪表示。
为此,六盘水将按照目标导向、攻坚行动、基础工程、机制保障四方面逻辑思路,紧紧围绕“34118”(即聚焦“3大倍增目标”,开展“4大攻坚行动”,实施“11大工程”,完善“8个机制”)的工作路径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以工业高质量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用五年时间,全力以赴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工业企业数量等主要指标倍增。”姚洪介绍,当前,六盘水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之前的窗口期、机遇期,在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主导产业和钢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上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六盘水市发展改革委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䘵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狠抓新型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现代化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视察贵州,把脉定向贵州“十四五”,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为六盘水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李禄介绍,六盘水将围绕到2025年全市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市中心城区迈入百万人口城市方阵的核心目标,努力克服重物轻人、重建轻管、重投轻产“三个毛病”,着力解决人从何来、本自何出、何处落脚“三个问题”,全力在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实现大提升,走具有六盘水特色的“三地同城、城乡融合、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狠抓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是实现‘四轮驱动’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说。
六盘水将以崭新的作风、革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树立新导向、培育新优势、打造新动能、构建新支撑、塑造新面貌,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作出应有贡献。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1万亩以上、产量61万吨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速6.3%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我省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这让我们发展的思路更清晰,并内化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工作动力。”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幸雪梅说。
六盘水将着力念好“全、新、融”三字经,全力推进旅游大提质;紧盯广东省、珠三角、长三角等目标市场,市区、景区三级联动,组建“市场营销+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营销,做大流量、做活市场、做优服务、盘活景区;完善要素、补齐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留人、留钱、留心”三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徐微微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