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昨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精准服务支撑。
据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
梁志峰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方面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概括起来就是“百十万千”,也就是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二是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在提升产业链协同性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三是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实事清单是今年和明年完成,行动计划是三年的,“十四五”规划是五年的,想通过长短结合的组合拳,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集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作用,实施九大工程,与中小企业多办实事、办好实事,让中小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他认为,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产效益呈现恢复增长态势,运行持续向好。1至7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加26.4%、43.9%。
不过,二季度以来,原材料、物流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推高了经营成本,订单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了企业经营,再加上近期汛情突发等因素,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着新挑战。
田玉龙表示:“我们将会同各部门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体经济需要,研究并适时出台接续政策,稳定政策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目前正在抓紧修订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已经征求了意见,推动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特点来精准施策。”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澎湃新闻